- 2014-12-9 15:48:3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向波
- 作者:
最近摄友们问得最多的就是镜头有必要升级换代吗?不都说镜头越老越经典嘛,焦段一样,光圈一样,凭什么新款贵一倍多?这里的理由很多,一款镜头的参数多达十几种,除了大家关心的光学部分、机械部分,焦段和光圈灯,同时还得看细节。镜头光学技术的进步往往需要经历数年时间,不是仅仅画个红圈就能变身牛头这么简单,贵有贵道理。
体积——上演瘦身术
在上一期《穷人三宝》中,我们曾经提到,18-55mm/F3.5-5.6这枚镜头历史悠久,尼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从最早的18-55mm/F3.5-5.6G ED发展到第四代18-55mm/F3.5-5.6G VR II。表面上看,新技术被不断引入,使得这枚套头越来越好用,而实际上瘦身行动在悄悄进行,目的很直接,就是希望便携,让单反也有微单一样的身材。2005年随尼康D50一起发布的18-55mm/F3.5-5.6G ED,镜身最短74mm,最大直径69mm,重210克,而数年后随D3300一起上市的18-55mm/F3.5-5.6G VR II,在内部机构变复杂的情况下,重量仅195克,最大直径缩小到66mm,镜身最短59.5mm,算下来体积减少了30%之多。
这种瘦身在镜头界比比皆是,像佳能24-70mm/F2.8L II USM,新镜头805克的重量比老镜头轻了约145克,镜身整体长度变为88.5mm×113mm(老款83.2mm×123.5mm),放在包里不会显得突兀,减轻了不少负重。
和老镜头全部收起时在70mm端不同,二代佳能24-70mm镜头全部收起时保持在24mm端,所以镜身长度才变短了
觉得镜头大可以唬人绝对是少部分入门玩家,玩久了就会考虑负重,考虑体积,毕竟包就那么点大。有一点别搞错,瘦身并非以牺牲性能为代价,光学结构的优化功不可没,考验厂商的硬实力。
防抖——化腐朽为神奇
看到这个标题,千万不要觉得我在夸大防抖功能的重要性。在恶劣的光线环境下,别说提高3-4档快门速度,哪怕1-2档,都能让一张照片由模糊变清晰,构图再好,用光再妙,不清楚等于白搭。
在高端镜头市场,防抖是厂商赚钱的秘密武器,瞄准了那部分不差钱用户,像佳能70-200/F4L USM售价4199元,加了一个IS防抖,报价飚到7799元,70-200/F2.8L USM小白的标价是8599元,而爱死小白到手最低要13000元。“黑”就一个字,但为了弥补光圈不够大产生的手抖问题,忍了。
加入防抖系统,让低端镜头的升级含金量非常高
低端市场,对价格非常敏感的入门用户显然不吃这一套,很少会为了某一个功能,增加预算。于是乎,厂商把防抖功能作为一个筹码,在升级镜头的时候加入,既是大卖点,又培养习惯。就实用性而言,必须点个赞,无论是尼康18-55mm/F3.5-5.6GVR II,还是佳能55-250mm/F4-5.6 IS II,防抖效果相当于将快门速度提高4档,升级后的镜头大大提高了成片率,挽救不少好照片,在很多情况下不用三脚架,手持就能完成拍摄。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