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快递公司IT大转型
  • 2013-12-14 16:09:5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杨璐
  • 作者:电脑报记者王星
【电脑报在线】双11、双12的背后,我们看到了飞速上串的巨额成交量,看到了电商在这几年的突飞猛进,不过,将目光锁定在网购之战的同时,我们更应将目光投向同样生机勃勃的快递行业。快递虽只是物流业里的一个小分支,只是电商背后的冰山一角,但其技术和管理的发展已经和传统邮递业务拉开了巨大差距,这个差距的背后是IT技术的支持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快递链条。与其说快递公司是一家物流企业,还不如说现在的快递公司更像是IT公司。
 双11、双12的背后,我们看到了飞速上串的巨额成交量,看到了电商在这几年的突飞猛进,不过,将目光锁定在网购之战的同时,我们更应将目光投向同样生机勃勃的快递行业。快递虽只是物流业里的一个小分支,只是电商背后的冰山一角,但其技术和管理的发展已经和传统邮递业务拉开了巨大差距,这个差距的背后是IT技术的支持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快递链条。与其说快递公司是一家物流企业,还不如说现在的快递公司更像是IT公司。




插上IT翅膀的快递发展史
   快递(Express),又名速递(Courier),兼有邮递功能的门对门物流活动,即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虽然世界著名的快递公司如UPS的历史可追溯到本世纪初在一个城市内的业务活动,而中国的驿站历史更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甚至更早。


快递发展时间轴
  在中国最早的快递概念可以追溯到2000前,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仓储的重要作用,能够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礼记•王制》中论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兴建仓储正是我们如今的货物仓库概念最早渊源。
  


  在1700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军师诸葛亮(181—234)与曹魏作战时,需要从四川盆地向北边的汉中等地运送大量军粮,但要通过艰险的秦岭,一般畜挽车根本不能通行,于是他设计了“木牛流马”运输军粮以解决问题。
  “木牛流马”的出现很好的体现了现代物流装备设计中的“节省人力”的原则。同样从“木牛流马”可以看出军事对于物流装备产生的促进作用。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物流产生过程,与西方的现代物流有着相同的历史轨迹。
  
    在中国的清朝之前,几乎没有关于快递业的史料记载,但我国古代的“飞雁传书”以及使用“驿站”进行军事情报的传递,可以看作是中国快递业的萌芽形态。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止,在长达100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岁月中,我国邮权同遭丧失,形成了邮驿、民信局、侨批局、客邮、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等相继并存的混乱局面。
  
  中国的快递历史其标志可以归属到100年前的快信——清朝邮局当时也面临民间邮局的竞争,信件递送效率不佳,因此在1905年,推出快信制度,并且设计以“飞龙”为造型的绿色邮票。
  
  近代的邮政快递,自行车作为快递最具代表性的工具,真正实现了门对门的速递服务,虽然以今天的公交、航空和轨道交通不能同日而语,但也正是代表了快递服务最人性化的阶段。这也是全球第一次邮递统一的标志性工具。
  
    
  现代快递业的设想在二战之后才逐步确立,这是一不争事实,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引入,高速公路、大型航空飞行器的发展,使快递业开始快速向全国网络和全球网络规模发展。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处理文件、资料、图纸、贸易单证等为主的函件快递和处理商品等为主的货物快递这两种方式并同时得到发展,只是小规模的快递公司由于其能力有限,经营重点各有不同,国际知名的快递公司依靠其强大的技术和网络优势,均不断扩展势力,在某一区域甚至全球逐渐形成优势,并开辟了多种新的服务方式和手段。
  以至到目前,逐步变成了各大快递公司为主的物流版图。在国外有FedEx (联邦快递) 、(DHL敦豪航空货运公司)、UPS(美国快递公司)等,国内有EMS(中国邮政特快专递)、顺丰、三通一达等。其运载工具以及覆盖到了航空、航海和地面交通等各大交通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不出门便能知天下事。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电子商务的腾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而众所周知,我国的快递企业是在近几年才发展壮大起来的.而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领域的发展速度也在提升。快递员成为一个极具有身份意义的职业,而国内像顺丰、京东等速递业务的从职人员,其一身的特别装备和服装也成为城市中的风景线,一个大背包加上一个巴枪是标准装备。
  
    网购的全民普及,导致快递的收发问题成为大众最迫切和投诉率最高的行业问题,通常的电话或短信联系,必须要求接收人员和快递员的面对面对接。也是在近期,国内就推出了“速递易”系统,今后所收的包裹邮件,都会投递到里面。在监督员刷卡开柜门以后,快递员把包裹放进去,系统自动通过短信通知业主领取包裹,居民通过输入密码,就可以随时领取包裹,这一解决方案似乎将传统的邮政编码系统做了全新的解构,而新型的快递系统和管理方式必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走向另一番景象。

   
  
物流运输中的IT技术
  IT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连快递业也不例外。每家公司每天都会处理数以万计的包裹,如果运输的各个环节没有IT技术的支持,那么快递公司是无法正常运转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到快递的各个环节,来看看究竟使用了什么IT技术吧。


条形码技术:简化信息收集
  快递公司每天都会处理数以万计的货物,光是跟踪这些货物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各种物流跟踪技术就应运而生了。目前几乎所有快递公司都会用到条形码技术,在快递单上我们都能找到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这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维条码。在一维条码中,“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读,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和十进制信息。对于每一件物品,他的编码是唯一的。快递员在收件的时候,就会采集相关的货物信息,建立条码与货物信息的对应关系。当条码的数据传到计算机上时,由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操作和处理。
  以顺丰快递为例,当用户下单时,顺丰呼叫中心的客服人员就已经将你的订单信息录入系统,并发送到快递员随身携带的巴枪上。当你填好的快递单经过巴枪的扫描后,就会形成条形码,这就是该快递的身份证。在接下来的各个环节中,采集该快递的信息只需扫描一下条形码就行了。不过这个技术的缺点也很明显,整个信息收集、扫描过程必须由人工手动操作,这就增加了工作量,显得比较的麻烦。


在快递单上,条形码很容易就能找到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货物自动“汇报”
  纵观当今快递行业,信息采集形式以条形码为主,其特点在于快捷、可靠,并且可以配合实时应用系统,令信息可以随时存取。不过也有一些快递公司采用的是另一种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方式——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这也被认为是未来更有前途的识别技术。这个技术的原理是将无线电信号调成一定的频率,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对于物流快递行业来说,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信息存储量更大,更且对货物的跟踪也更灵活。只要在货物的外包装上安装电子标签,使其具有唯一的“身份”和相应的足够的信息,然后在运输中转站设置阅读器,货物就能主动“汇报”运送状况,全程无须人工干预。
  在邮件服务质量监测方面,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最早应用。早在1994年,由欧美和泛太平洋地区的23个国家的邮政运营商组成的国际邮政集团(IPC),采用了一套全球性的基于RFID技术的邮政服务自动监测系统(AMQM),用于监测国际信函在各个国家、各个环节的处理时限。在快递业中,1998年,DHL就开始了RFID的应用试验,并成功证实了RFID技术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并降低成本。2003年,TNT开始了第一代RFID标签的试验项目,覆盖了从进口物流、仓储到跨国分销的供应链流程。与此同时,不光是收集货物信息,联邦快递也为快递员配备了无线射频手环,只要轻按手环便可打开车门、发动引擎,为快递员节约下每日数以百次,诸如开关车门、发动引擎之类琐事的时间。
  在中国,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被中国邮政最早采用,在2005年,中国邮政在上海市的速递总包处理中引入了这一技术,实现了速递总包交接环节的自动扫描、点数、勾核,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识别行李
 

GPS跟踪:货物的实时监控
  每家物流公司都有大量的运输车辆,需要对这些车辆的在途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及时了解车辆和货物的位置、状态,甚至是运输车辆在途中的停靠记录,有无超速,有无疲劳驾驶等,让管理者对车辆的营运状况了如指掌。不过很长的时间内,物流公司只能通过跟单员主动打电话追查货物状态,或者司机到达配送点或客户处后打电话汇报进展状态。总的来说就是运输过程中的反馈少而且慢,跟单的工作量较大。所以要实现对货物运输的全程跟踪,就得使用GPS技术。
  GPS追踪是通过安装内置GPS模块和移动通信模块的终端,将GPS模块获得的定位数据通过移动通信模块传送到服务器上,从而可以在电脑上显示出终端的位置。下面以国内使用GPS跟踪比较成熟的天地华宇物流为例,让大家了解GPS跟踪是如何工作的。天地华宇公司的运输车辆都安装了GPS终端,而且已经将GPS接入自家的迪辰管理系统。工作人员根据当天的运输任务,把路线等信息手工输入GPS的同时,在迪辰管理系统中也会自动生成运输信息。当车辆装货完毕,开始运输的时候,GPS电子围栏就会自动检测到车辆已经离开,并自动记录下车辆离开的时间。在运输途中,GPS会根据运输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偏离标准路线,如果偏离,就会产生警报。车辆到达中转站时,GPS电子围栏也会自动检测到达时间,并记录到系统中。如果车辆途径多个中转站,则会重复上诉操作。当车辆到达目的地,GPS电子围栏同样会自动记录下到达时间,记录到系统中,从而完成一次运输任务。这样物流企业和用户就能随时在电脑上监控货物的运输情况了。


天地华宇物流GPS追踪主界面


系统中显示正在运行的车辆


运输路线的规划
   提前把运输路线规划好,就能少跑冤枉路,不仅能缩短送货时间,也能节省燃料消耗。所以对物流公司来说,路线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用到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技术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现实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目前物流行业对于GIS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于运输线路的规划上,将GIS引入物流配送系统后,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模型、算法的针对性和直观性大幅提升,并给出更加合理的配送路线规划。因为在左转过程中会造成燃油浪费,所以为了减少运输途中车辆左转的次数,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的运输线路设计者,通过GIS重新设计了线路。在更新运输线路后,在途中就不用频繁更换车道,而只需沿着右车道行驶即可。据介绍,通过重新设计运输路线,该公司去年节省了300万美元燃油开支。


 


解读新一代物流背后的信息化革新
本报记者王星

   
   提到物流,你或许会想打包、分装、运输、派送件等操作,但事实上物流并不仅仅是这些。无论对于电商或零售商旗下的物流还是第三方快递公司来说,物流管理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而在这其中,信息技术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粗放管理到智能网络
   过去,物流始终是淘宝和天猫的一大顽疾。每年的双11,天猫都不断刷新销售额纪录,流量高峰期的支付问题也逐渐得到解决,但接下来的几天里,就会不断有消费者抱怨没有及时收到商品。针对这一现象,各家独立B2C在今年双11前纷纷以物流为宣传重点,京东的广告更是讽刺天猫为“慢递”。
   考虑到天猫的体量,自建物流对于阿里来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运力缺乏弹性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按照平均的运力设计,双11期间会出现巨大的运力缺口;如果按照大促期间的运力设计,平时又会出现大量的限制闲置。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各家物流公司可以在此期间集中资源保障双11的配送;但即便如此,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的双11对于第三方物流来说依然是巨大的压力,同时各家物流相互独立也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尤其是相互之间数据无法共享,也无法从天猫的平台上获取数据。
   对于阿里来说,云计算和大数据是其优势,如何将其运用在物流领域?今年5月,阿里牵头成立了菜鸟网络,马云亲自担任董事长,“三通一达”以及顺丰均参与其中。不过在发布会上,各家均未就菜鸟网络的业务做详细阐述;此后的几个月里,该公司也一直低调发展。直到双11期间,这个被称为“智能物流骨干网”的项目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在马云的主导下,多家公司联合成立了“菜鸟网络”
   
   菜鸟网络究竟是什么呢?就目前而言,它对于天猫和快递公司来说就是一个基于物流信息的数据平台;换言之,它将天猫、淘宝以及各家快递公司的物流相关数据汇集在一起,并加入外部的交通路况、天气等数据,并用直观的方式将这些数据分享给相关各方,以便其优化资源配置,更有效的进行配送。在双11期间,总共有13家快递公司加入了菜鸟网络,分享了平台上的数据。
高效率的大数据
   “物流数据雷达”是菜鸟网络已经推出的一项服务。它包含一个“订单监控系统”,可以提供详细的区域和网点预测,不仅可以监控到中转站,还可以监控到行政县区和服务网点的层面,官方资料将其类比为“从主动脉监控到毛细血管”。基于数据雷达,各大快递公司能够更合理地分拨货物,有利于提升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质量。
   订单监控系统还能帮助卖家了解揽收率、在途率、签收率等数据,进而有效实施物流订单管理,例如对于长期在途订单的消费者可以进行一定的关怀或补偿,对于已签收的用户可以做售后服务的相关准备,而对于异常情况则可以主动跟进处理。
   数据雷达还包含一个“天气预警系统”,它被菜鸟网络副总裁谭飙视为菜鸟网络当前的一大亮点。据他介绍,菜鸟网络引入了国家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数据,“我们能够看到某一条路是雨雪,还是晴天,能够基于这样的天气变化让我们的物流公司最快调拨资源,避免了因为天气造成包裹拥堵;哪怕局部出现恶劣情况,我们也有多条选择,宁愿绕远一点也不要拥堵在路上”。
   双11前期的台风海燕袭击了华南地区,影响到一些主要道路运输;随后东北迎来降雪天气,也对物流末端的配送造成一定压力。天气预警系统则恰好派上了用场。一位申通快递的工作人员表示:“数据雷达对天气和道路的预测对我们帮助很大,就像给快递公司的运输车队装上了GPS,在车辆有限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运送效率。”
   据官方数据,双11当天共产生了1.52亿包裹,当天便处理了6000个,到11月19日已签收的包裹超过1.3亿。阿里方面将今年相较于往年在物流上的突破归功于菜鸟网络的应用,这一看法也得到了一些商家的认同。“这至少让我们在备货、发货环节比平时还快了1-2天的时间,”韩都衣舍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一个成立仅仅半年的数据平台,菜鸟网络无法解决天猫物流方面的所有问题。事实上,今年双11期间天猫的销售额远远超过独立电商销售额之和,但相比后者,物流仍是天猫的短板,也是消费者在双11期间抱怨最多的问题之一(见本报45期《解密双11》)。
大数据时代的探索
   为了实现智能物流的目标,菜鸟网络计划首期投入1000亿人民币,总投入则高达3000亿。目前菜鸟网络的数据挖掘团队由5名博士领衔,成员近30人,未来还将不断扩充。
   而菜鸟网络也并不是唯一一家利用大数据提升物流效率的企业。
   在国外,亚马逊被认为已有一家电商公司转型为大数据公司,大数据的应用深入到其每个环节,自然也包括物流。其2005年推出的Prime服务起初能保证两日送达,随后又突出了增值服务,可在次日送达,如今更力图实现当日送达,送货速度的显著提升离不开亚马逊对于数据的利用。
   在国内,京东设计了自动补货系统,根据销售情况和市场预期分析库存情况,当库存达到一个阈值时会自动向供应商发送订单要求补货;为保证模型的准确,京东会聚焦到用户的每一个PV,了解用户浏览了哪些商品,进而判断每个商品可能的需求,同时还会将团购等特殊情况排除。
   此外,京东还会监控、分析物流人员、仓库以及用户之间的地理关系,用于优化配送路径,提升送货速度。
   当然,大数据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初期,无论是菜鸟网络还是其他电商、物流公司对于大数据的利用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数据对于物流的贡献值得我们期待。 
本文出自2013-12-16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49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