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园区,大企业病?
- 2013-10-14 16:39:2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邓晓进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搬家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阿里巴巴的这一次搬家并不寻常。从8月下旬起,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西湖国际、华星科技、创业大厦等写字楼里的1.2万名员工陆续搬进了“淘宝城”——位于杭州城西的西溪园区。
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一角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搬家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阿里巴巴的这一次搬家并不寻常。从8月下旬起,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西湖国际、华星科技、创业大厦等写字楼里的1.2万名员工陆续搬进了“淘宝城”——位于杭州城西的西溪园区。
从北门进入园区,第一印象是气派:几座停满各式轿车的立体式停车库出现在眼前,它们背后是硕大的办公楼。若从南门进入,则会感受到这片建在国家公园旁的园区之美:小溪流淌、草木丛生,可爱的“淘公仔”则又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活力。
园区总面积450亩,已建成的一期占地超过300亩;由于毗邻西溪湿地,无法建造高楼,园区内建了6栋不超过6层的楼房,建筑面积达到了约40万平方公里。在IT领域,这个规模并不稀奇——东软在沈阳的软件园有660亩,北京的用友软件园占地面积则多达683亩;如果考虑硬件制造商,富士康的园区动辄上千亩,园区内的员工则以十万人计。
不过在国内的互联网行业,独立建造园区的公司却极为罕见。同为国内互联网三巨头,百度和腾讯的总部虽规模庞大,但均为单体建筑;新浪、搜狐、网易、盛大、360等或自己建楼,或租用写字楼,也均尚未有兴建园区之举。我能想到的先例恰是阿里巴巴自己——2009年,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滨江园区投入使用,阿里巴巴B2B业务的6000余名员工进驻该园区并工作至今。
除支付宝、B2B外,阿里巴巴集团位于杭州的其他部门均搬迁至此。集中办公便于企业管理,有益于公司凝聚力以及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好处自不必说。但新园区同样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甲醛等有害气体,当然这是大多数搬入新建筑的企业都需要忍受的问题。而周边配套设施的极度欠缺则并不常见——园区周围几乎看不到任何商业建筑,别说商场、购物中心,连小餐馆、小卖部也找不到;方圆几公里内除湿地国家公园外,大多为未开发的土地,住宅区也并不多见。
杭州的交通状况之恶劣堪比北京,地铁目前仅建成一条线,通到此地遥遥无期;员工们下班想去找个地方吃喝玩乐很不容易,而且他们中许多人居住在市中心,上下班即便有班车接送也是一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在互联公司中,总部如此偏远同样十分罕见:前述那些大公司均位于北京的中关村、望京、上海的张江高科等地,虽非市中心,但周边设施相对完善,多半通有地铁,附近也会有大片居民区。正是这样,在公司没有分配宿舍的情况下,工程师们才能够在晚上安心加班;而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外出就餐、娱乐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用户需求。搬迁前后,许多阿里员工就此事发了微博,大多表达的是兴奋之情,但也不乏抱怨和吐槽的声音,比如室内空气不好、就餐高峰食堂拥挤、厕所位置不好找等。不难想象,这些习惯于闹市生活的员工们在私下还会有更多的抱怨。
阿里官方倒并不讳言这些问题。首席人力资源官戴珊是新园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她表示,员工对于新的环境确实有一些抱怨,而阿里也在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员工们在周边没有地方去吃饭,所以我们园区里有三个食堂,各种不同的口味,北方的江浙的还有特色餐饮,还有价位不同的咖啡厅……”
除了食堂,阿里还在园区内配置了餐厅、小卖部、咖啡厅、健身房、书店等设施;此外,为方便员工往来于园区内不同地点,园内还设提供了免费的自行车和穿梭电瓶车。但考虑到园区的面积和人数,在园区外的配到设施跟上以前,内部的这些设施很难满足员工们的需求。
不过在的戴珊看来,搬入新园区之后的阿里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文化层面。她透露,搬迁第一天,CEO陆兆禧便在内网发了一个贴,让员工不要觉得阿里巴巴是大公司了,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这类人不适合我们公司……这样的文化流失会让我们公司快速的死亡”。
就在这次大迁徙的同时,阿里的上市也进入到了关键时刻。由于港交所拒绝为合伙人制度开绿灯,这一事件成为近来大陆和香港的财经、科技媒体热议的话题,而它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根本原因还在于阿里巴巴之“大”——普遍预计阿里巴巴上市后市值将不低于700亿美元,甚至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港交所近年来最大规模的IPO;港交所若错失这次机会将损失惨重。
不管阿里巴巴是否承认,它已经成为了一家大公司了。正如陆兆禧和戴珊担心的那样,如果无法让员工保持创业时的进取心,那么这家公司可能走向危机。这样的例子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讨论——诺基亚和黑莓已然倒下,微软、惠普、索尼等也面临危机。
马云在评价BAT三巨头的创始人时曾说,李彦宏长于技术,马化腾优于产品,而自己则强于管理;过去几年阿里在各种困境中总能逢凶化吉,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这一说法。那么在马云辞去CEO、阿里进入陆兆禧时代之后,这家公司能否避免所谓的“大企业病”,像创始人们设想大那样持续生存102年、跨越三个世纪呢?接下来的几年或许会有答案。 
本文出自2013-10-07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39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论坛热帖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业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